新冠肺炎防控时期,如何正确使用体温计?体温是人体一项基本生理指标,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尤其是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禽流感以及近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大规模流行病的防治和控制,体温的快速准确测定成为必要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不管是居家隔离、返程车站,还是出入商场等公共场所,体温都是衡量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市面上的体温计很多,测体温的方法也很多,有测耳朵、腋窝、口腔、额头、手腕等,但这些部位要怎么测呢?到底体温多少摄氏度,才算是发热呢? 正常体温范围 通常测量体温的主要部位有:额头、耳蜗、口腔、腋窝以及肛门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温度接近人体的实际温度,但不同部位的实测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测温准确度来说,口腔、肛门测温优于腋窝、耳蜗测温,最后才是额头测温。 一般来说,人类的体温会恒定在37℃左右,但37℃只是体温的一个大概数字,人体各个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 正常人口腔温度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 . 3℃~0.6℃,直肠温度较口腔温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 体温测量设备分类 体温测量设备可分为两大类:接触式测温计和非接触式测温计。顾名思义,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需要接触人体皮肤测量。 接触式测温计主要有水银/液体体温计和医用电子体温计,非接触式测温计包括红外耳温计、红外额温计及红外热成像式体温筛检仪(以下简称红外筛检仪)等。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各类体温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水银/液体温度计:-0.15℃,+0.10℃医用电子体温计:±(0.1~0.2)℃红外耳温计:±0.2℃红外额温计:±0.3℃红外筛检仪:±0.4℃ 尽管从测温准确度来说,接触式测温计要优于非接触式测温计,但非接触式测温计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一是与被测对象不接触,在测体温时不会造成不必要感染;二是测温快速,通常测量时间小于一秒,一般不会超过两秒,因此十分适合应用于疫情防控期体温测量。 非接触式测温计又可称为人体红外测温仪。人体的热量会通过热辐射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人体红外测温仪通过内置传感器探测人体的热辐射,再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推算出人体相应实际体温,从而达到测量体温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红外体温测温仪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红外耳温计、红外额温计和红外筛检仪。 红外筛检仪:一般由厂家安装在固定位置,并经专业调试,需由接受过培训的专人来操作。该筛检仪在机场和火车站的进出口使用较多,可对人群密集流动进行大面积远距离监测,自动跟踪、报警高温区域,与视频监控配合,快速找出并追踪体温较高的人员。 红外耳温计:通过测量鼓膜和耳道与探测器间的红外辐射交换测量体温的仪器,测量时需将探头深入耳孔内测量,多人使用时应配备卫生耳套使用,避免交叉感染,适用于医院和家庭保健。 红外额温计:通过测量皮肤与探测器间的红外辐射交换,并经过皮肤发射率的修正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仪器,适合对人员依次、快速测温筛查。测量部位可以是人体额头、耳后或者颈脖处。使用时,将温度枪正对测量部位,测量距离建议在3厘米至5厘米之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