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0-02-17 17:02:19
作者: 鱼跃商城
来源: 鱼跃商场
浏览:
根据研究表明,面罩佩戴良好且舒适者,无创呼吸机的疗效最好,不合适的面罩会导致漏气量过多,疗效相对差,甚至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使用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
没有陪伴和观察
在开始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半小时内,呼吸治疗师应在患者旁观察病情和初始效果,以便调整,同时这种“陪伴”可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的患者。
2
呼吸频率习惯统一设置为20次/分
很多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都习惯性的将呼吸频率统一设置为20次/分,这是临床上最容易忽略的错误。
以S/T模式为例,呼吸机必须和患者的呼吸同步或完全由呼吸机控制才能完成基本的通气,如果出现频繁的控制通气提示通气效果差,极有可能失败。
假如患者实际呼吸频率是15次/分,也就是4秒呼吸一次,这时呼吸机设置的频率为20次/分,就会在第3秒时误以为患者已经没有自主呼吸而强制送气,但实际上患者正处于呼气阶段,所以这样的通气控制是不恰当的。此外,人机不同步的设置方法还会使患者舒适感降低,影响患者依从性。
正确的做法是将呼吸频率设置小于实际呼吸频率,且不低于10-12次/分,一般较实际呼吸频率少2-3次/分为佳,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3
先开机送气,后戴面罩
这是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这种做法会使患者在戴上面罩前,呼吸机出现空吹,机器计算的基线严重飘移,从而引起呼吸机的漏气补偿量过大,远超实际漏气量,当接上面罩时,患者会感到气流很大、很冲,难以耐受,这是初始上无创呼吸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设置好呼吸模式和参数后,将无创呼吸机保持在待机状态下,先戴好面罩再连接呼吸机管路,接好的同时随即启动呼吸机送气。
4
常规打开面罩上的多功能小孔
现在很多医院使用的面罩上有连接外源氧气、测压管的多功能小孔,很多人误以为是用于二氧化碳的排出,往往常规打开,殊不知这种做法会增加非故意漏气量,导致患者的吸气负荷增加,容易出现不耐受的现象。因此,不建议打开面罩上的多功能小孔。
猜你还喜欢